【精选】游记日记三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记日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记日记 篇1今天,我们作文班的全体同学和老师一起去中山公园学习景物描写作文。一到中山公园,大家都直奔湖边,因为那里的景色最美。
站在湖边往四周看,只见一棵棵茂密的柳树像士兵一样笔直挺立,守卫着这个湖。湖边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好像都在静静地欣赏这里的美景。远处还有一群群的游人,他们有的在自由自在地散步,有的在石凳上下象棋,还有的大人在带小孩子做游戏。
湖的中间有一座湖心亭,上面有些老人在休息。有时传来一阵阵动听的二胡声,我想他们是在学习拉二胡吧。湖心亭旁边是湖心岛,上面有一棵茂盛的大榕树,远远看去像一把巨大的伞。
湖面静得像一面镜子,清晰地倒映着岸边的楼房和树木。湖面上还有些金黄的落叶,风轻轻一吹,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船在漂动。偶尔还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原来白鹭的叫声。雪白的白鹭自由自在地在湖面飞着,美丽极了!
中山公园的湖真美啊!但是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真希望下次还能再来这里游玩。
游记日记 篇2咳咳....首先,很荣幸,我能参加这次亚运开幕式的表演,感谢我妈妈,感谢黄老师,感谢冷老师,感谢......(省略N串名字)讲真的,真系好开心,也是人生中荣耀而难得的机会,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毕竟我不是虾米大明星。因为长笛而获得机会,所以说,长笛的用处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
进入正题,我上次去了香港,这次去了广州,两次外出的机会【得瑟】,很多同学都羡慕,但这次不比上次,上次纯粹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是轻松的,而这次带有国际性,代表中山,广东,中国,所以也是非常辛苦的。
6号晚上7点,乘车去到广州,去白云区的沙太路,阳光军颐酒店,5人一个房间,是和住宿一样的,我们也要抢厕所洗澡等等,【抢厕所啊抢厕所】有时还是11点多才回到酒店,洗完澡已经12点了,而且不要以为我们是去玩,我们是不许外出的,封闭式(除非去隔壁的商场,真的是隔壁,路程大约三分钟,走路)第一天就是这样。(我12:06am睡觉,记得很清楚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种蘑菇”(你也可以在酒店里练习,看书,看电视),下午就去了星海音乐学院比赛,见到了我们青少年乐团的团友,知道了星海是音乐是主科,可以抢语数英的课【哇哈哈】,语数英等是次科【灭哈哈哈哈哈】,钢琴是必修,就算你是零基础也要必修,而且好多幢练琴房,一到晚上很多学生都去练,其实他们比我们辛苦,除了要考我们要考的科目外还要考什么钢琴,乐理,自己本身的专业。那天晚上我们是一点钟睡的,因为回到去11点50几分,上到去已经12点零几,再洗澡,再磨蹭一下,1点几了.....
省略几天,跳到第一次彩排那天,早上在酒店“发霉”,吃完午饭,过一会,带上乐器出门啦!开车开了半个小时有多,到了太古仓,好漂漂的....白天看船没什么感觉,晚饭是站着吃或坐在台阶上,我们不是来享受的,可是辛苦的在后头。上了船,我们都很兴奋,很新奇,而且第一次也要让我们适应一下,所以坐了20多分钟,然后就要站着,举着乐器,站了一个小时多,还不能放下乐器,要一直拿着,可能我的语言太贫乏,可是没体验过的这是不知道我们的辛苦,【以后谁说我去亚运是去玩的去享受的我抽他!】,放下乐器时已经不能一下子放了,要慢慢来,不然会抽筋,手臂已经酸痛到不行,长笛要横举,整个右手都痛的啊.......不过举大型乐器什么次中音号,圆号,大号的也好不到哪去.....【幸灾乐祸】
最后一次彩排比上次还要辛苦,不过可能是有点习惯或有点心理准备,虽然身体比上次更不舒服,但不知为什么觉得比上次好多了,放下来时不单手痛,连手指都僵掉。【我还是无法形容那种感觉....】
12号,就是正式演出那一天,我在15号船,国家是哈萨克斯坦,穿上有8名运动员和10名我们这样的乐手,还有其他工作人员,我们中午一点钟吃完午饭,两点钟就开始前往太古仓,五点多钟,运动员上船,我们开始站了,一直吹,一直站,一直吹,一直站,一直吹,一直站,一直吹,一直站.................下来时,手指僵掉,手臂痛(已经没有酸可言了,酸已经算好了),连脚都麻了,真是麻了,走路一瘸一瘸的,【我还是无法形容,词语贫乏。想知道那感觉,,很简单,你来试试】我们站到7点多才下船,站了1个半小时多。更可恨的是我们下船后(我们的船只是15、16、17、18号船),其他三只船说找不到泊位,不能停靠,所以他们就在船上和运动员又照相又签名!!!!!签名!!!!!【嫉妒啊~~~~~幽怨啊~~~~~~~】现场版烟花也只看了一点就要走了,连看烟花的福利都不给,,呜呜呜呜.............而且,有没有注意,我一直没说吃晚饭,没错,此时此刻,我们还没吃晚饭,多少点?10点多.....下午1点钟吃的午饭,到晚上10点,早变成便便了.....回去只有自己泡方便面呗!不过有两天的晚上我是吃麦乐送【哇咔咔】,昨天我是2点多一点睡,可悲啊,身为开幕式演员的我还要在深夜看重播.......不过我觉得我值得偷笑的是我们班的同学在上早读时我才刚起床,有一天我是10点起床的,我们班的人都上好像是第二节课了【羡慕我吧羡慕我吧】不过这些辛苦我觉得是值得的,非常非常非常值得,有的人一辈子也遇不到,这是难得的盛事,对我的人生有重大的纪念价值,到时候和我的后辈炫耀:“想当年,我参加过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余音绕梁】”还是非常非常的高兴能有这次机会,我们这次是代表中国,不辛苦一点,不付出点汗水不像话嘛,那怎么成呢!!!!这点小小的辛苦,我不怕!【你就放马后炮吧】如果再来一次就好了....辛苦点没关系(不过我的学业和万恶的作业啊!!)
游记日记 篇3余与仲昭兄游天台,为壬申(1632年)三月。至四月二十八日,达黄岩,再访雁山。觅骑出南门,循方山十里,折而西南行,三十里,逾秀岭,饭于岩前铺。五里,为乐清界,五里,上盘山岭。西南云雾中,隐隐露芙蓉一簇,雁山也。十里,郑家岭,十里,大荆驿。渡石门涧,新雨溪涨,水及马腹。五里,宿于章家楼,是为雁山之东外谷。章氏盛时,建楼以憩山游之屐即供游客栖息,今旅肆旅馆寥落,犹存其名。
二十九日 西入山,望老僧岩而趋。二里,过其麓。又二里,北渡溪,上石梁洞。仍还至溪旁,西二里,逾谢公岭。岭以内是为东内谷。岭下有溪自北来,夹溪皆重岩怪峰,突兀无寸土,雕镂百态。渡溪,北折里许,入灵峰寺。峰峰奇峭,离立满前。寺后一峰独耸,中袭一璺wèn裂缝,上透其顶,是名灵峰洞。蹑千级而上,石台重整,洞中罗汉像俱更新。下饭寺中。同僧自照胆潭越溪左, ……此处隐藏8265个字……徐仲昭已经朝前去灵岩寺了。我带着一个仆人往北来到观音峰下,沿着砍柴的小路往西转二里,直达观音峰、常云峰的山脚,才知道这两座山峰虽然山顶遥遥对峙,但山脚的石壁却是连贯的,如同一道墙壁。又顺着崖壁东面往上攀登了一里多,走出到石隙上面,林木丛生、树荫密蔽,不能往下看。崖壁顶有块如同盖子高举一样的巨石,巨石上面和磨石一样平滑,而下面四周都是空的。在巨石上面坐了很久,又往下沿着石缝往里走,崖壁上层层裂开的石缝,都可以摸索着走通。石缝外面有一座山峰挺拔耸立,逼近云层,山峰形状为圆顶拱袖,有老僧岩那么高,很像一个拱手而立的小儿。出到路边,有很多姓吴的人家住在这里,有个叫吴应岳的留我吃饭。我拉着他一齐溯溪流往里走,就是在绝顶上远远看到的吴家坑溪,位置在铁板嶂和观音岩之间。我准备攀登溪水左岸的黄崖层洞,黄崖位于铁板嶂西,洞在黄崖左侧,像分成上下两层一样。来到崖下,上不去,从崖上出去,洞又悬挂在崖壁间,没有路下去。于是顺崖往东行,又找到一道石缝,仰望石缝年面。层层叠叠的可以深入,但估计不搭木悬梯就上不去。从这里下一座小峰,名莺嘴岩,和吴应岳告别。往东经过铁板嶂下,看见其中的石缝更大,下面好像有溪水从洞中流出来。我急忙溯流往里走,来到洞下,乱石堵塞,但左边的岩壁有路直直上去,是凿在崖壁间的石坎,扯着藤条可以攀登。于是奋勇往上攀登,衣服碍事就脱掉衣服,手杖碍事就扔掉手杖,凡是直上一道崖,就又横穿一道崖,像这样走了两回,又两次穿过桥一样的栈道,于是才进到石缝中。两旁的岩石好像门相对,当中很宽广,能够一顺着层叠的石阶攀登。文往里穿过两道石门,抬头斜视上面,石壁环形耸立,围住一块青天,中间像深陷的井。走完石壁,穿入洞中。洞底阳光透亮的地方有木梯,像猿猴似地从木梯爬上去,如同登楼阁一样。从洞左边转过去,又到了平缓的大丘,后面是高高耸列的铁板嶂,东西两面陡崖环绕,南面石缝遍布的岩石低伏,山丘宽大开阔,曲折盘旋,真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啊!里面有一排茅屋,空空的没人居住,空地上有很多茶树,所以凿石坎搭梯子,往来于石洞、山丘之间。下到溪旁,有人居住了。于是翻越小剪刀峰往东走,二里,进灵岩寺,与徐仲昭会合。
初六日邀约灵岩寺的僧人去游屏霞嶂。从龙鼻洞右边攀越石缝而上,半里,看到一个很奇妙的洞。又上半里,崖壁高耸道路断绝,有梯子靠着崖边,大概是烧炭人留下来的。爬梯子走到崖上,三块巨石横着层叠在两座山崖之间,内部搭石成屋,跨在外部的是仙桥。石屋空旷明亮、幽静宽敞,隐蔽在重叠的岩石侧边,虽然不如铁板嶂、石门那样聚集了奇丽的景色,但幽静深远,自成一片天地。又穿洞往左上,攀援藤条,越过栈道,就出到屏霞嶂的中层,大概是龙鼻洞顶。崖端也很宽阔,地势高而干燥,可以建房居住,背后的屏霞嶂仍然往上连接云天,屏霞障右有岩石往外覆盖,瀑布落在岩石前面。从右边又攀登崖石,快到屏霞嶂顶时,被陡峭的岩石所阻拦。岩石侧边有一缕石缝,草木顺着石缝生长,可以落脚,于是从石缝下去。崖壁间悬挂着很多长藤蔓草,都能够抓采和拉扯。当行到岩石陡峭而没有树、没有树则无法落脚的地方时,就垂挂着藤蔓而下。像这样往西穿越了五重石冈,升降了不止数里,才下到最深的涧中,就是小龙揪上游。涧水发源于雁宕山顶东南,右边是铁板嶂,左边是屏霞嶂,两嶂之中坠陷为十分陡峻的壑谷,重重叠叠的崖壁掩蔽了山谷,上下都没有路,如果不用绳索悬空而度就无法穿越。进入涧中,踩着岩石随水流走,往东走了一里左右,一块巨石横挡在涧中,水流不过去,直捣石下的洞穴,两旁的峭壁都陡直地耸立着,行人无路可走。于是捆扎树木作为梯子爬上崖端,又坠到巨石前面的涧水下游,而横挡沟涧的巨石下面,中间是十分高大的空洞,可以树立十丈高的旗帜。水从巨石背后居高临下地往下倾注,汇集成碧波荡漾的深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气势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左右两边的崖壁上,都有洞高高对峙。从这往前走,就是小龙揪落下去的地方。我两次寻求剑泉,寺中的僧人总是说:“在龙揪上面,人力很少能到达。”这次仍然杳无音信,知道已经消失了很久。准备从这里横穿两座山峰而下,就可能经过仙桥到达石室,于是砍树木捆成梯子,四次盘旋陡峰,俯视独秀、双莺等峰,近在脚下。已经离仙桥很近了,被隔着的山崖从中断开,太阳已偏西,感到十分疲劳,于是寻找原路返回,又从屏霞嶂侧边经过石室返回灵岩寺,携带行李过了净名寺,到灵峰寺投宿。
初七日溯灵峰寺前的溪流而上,观赏南碧霄冈,冈高大开阔,没有其它新奇的地方。又走三里,往西转,看到真济寺位于溪北的山坞中。这条溪从西边沿断崖破峡流来,峡谷南面的峰名“五马朝天”,山势显得特别高峻。峡谷两边的小路十分狭窄,谷中没人居住,荆棘茅草堵塞道路。走了一里左右,走得非常艰难,不能一一穷究峡谷风光。往北过真济寺,寺位于偏僻的北面山谷中,游人的足迹很少去到。从寺右溯小溪走了三里,攀登马家山岭,山路很陡。登上岭顶,遥望雁宕山顶峰岩石棱角分明,簇拥成莲花形状,往北俯瞰南阁,已经落在脚下了。脚步飞快地下山,四里多,到一座新庵,把行李放在庵中,溯南阁溪而上,探访雁宕山北面的各处胜景。南阁溪发源于雁宕山西北的答袅岭,距离这里三十多里,和永嘉县分界。沿岭往南去,可以通到芙蓉,进入乐清县境,沿岭往西去,从枫林走,则是去温州府的路。溪水南边就是雁宕山的北面,山势高耸开拓,竹林树木茂密,但显不出山南面那种高峻的形态。溪水北边的大山,从答袅岭曲折连绵地延伸过来,都是层崖叠石和奇异之峰,山势分开合拢、变化莫测,和云雾竞相争奇,一直到南阁而止。雁宕山北面还有一条溪水,从北阁流来与南阁溪会合后,一齐往东流下石门潭。石门内有上千亩平整的良田,住在这里的都把石门作为门户,这就是“石门”名称的来由,而南北则是以溪水划分。南阁有章恭毅宅,往西深入有石佛洞、散水岩、洞仙岩等名胜。北阁有白岩寺旧址,再往西有王子晋仙桥,尤为奇特。我冒雨穷尽南阁,先过章恭毅宅,聚居这里的家族十分兴盛。溯溪走五里,经过犁头庵,往南就是石佛洞,因道路荒草丛生而不能进去。往西走十里到庄坞,住在溪流两岸的人都姓叶。散水岩在北边坞中,石崖横贯,瀑布悬空飞流,往岩左登上岭,有座小庵。此时天色已晚,又下雨,当地人留我住在庄坞,详细地谈论洞仙院的胜景。
初八日雨没停。往西溯溪走了二里,山涧越来越深。尾随溪流转向北走,又二里,溪对岸有条小路,穿过直通云霄的石阶深入进去。往东渡过溪从小路走,忽然山峰环绕、溪水倒流,往里进到山谷中,则是云烟笼罩的山峦凌乱分散。山峰从庄坞背后连绵不断地延律到这里,又敞开一道空隙,显现出这瑰丽奇异的景色。拉住当地人询问,当地人说:“这里名小纂借,洞仙院还在小纂膺外的大溪上游。”又走出去渡过溪流,走了一里左右,有条小溪从东边流来汇合,就是洞仙坞的溪流了。渡过大溪,溯小溪往东上,溪谷中峰峦茅屋掩映,和先前没有什么不同。洞仙院就在溪谷内崖壁上,背靠山峰、面向北,被层层的竹林掩蔽着,于是穿越杂草,从石缝中攀登而上,石缝一开始很狭窄,最上面渐渐宽阔。仍然往南出到庄坞,往东返回犁头庵,最终没有找到去石佛洞的路。于是从犁头庵出来,经过南阁,询问王子晋仙桥,得知在北阁底,还有二十里路程。想到这里离徐仲昭所在的新庵很近了,就回庵和他相会。天色已黄昏,最终没来得及去游北阁,往东奔赴大荆骚然后返程。
文档为doc格式